首页 云币网交易所文章正文

新四军一师干部:“赵刚”式的人居多,“李云龙”式的人占少数

云币网交易所 2022年10月25日 09:40 114 Connor

在给我们的一般印象和认知中,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、新四军的干部,文化学历普遍较低,大多都是“泥腿子”,被人称为“土八路”、“土新四军”。就象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《亮剑》中的那样,大字不识几个的团长“李云龙”式的干部居多,而大学生出身、文化层次较高的政委“赵刚”式的干部占少数。

然而,粟裕任师长的新四军一师的干部在这方面要好得多。甚至,恰恰相反,“赵刚”式的干部居多,“李云龙”式的干部占少数:

“一师营职以下干部(尤其是营连级),百分之六十多是二十至二十五岁的知识青年干部;师团职干部中,有不少是留学苏联、日本等国或在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过的。如先后在一师和华东野战军担任过宣传部长、组织部长、敌工部长等职的周林、杨恺、陈其五、谢云晖、张崇文、丘东平、吴宪、韩念龙等同志,都是大学生,为新四军和华东部队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。”(钟期光:《文武兼优 中华名将》

新四军一师干部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因为:

首先,得益于京沪杭地区发达,知识青年基数大的有利条件利用得好。

较之其他地区,京沪杭一直是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。这是新四军知识青年干部不竭的根本源泉。新四军一师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自然条件,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发动,吸引了大批的优秀知识青年加入到一师的战斗行列中来。

加之,粟裕的新四军一师,是被刘少奇表扬为“战斗最多、战果最大”的部队,打日军最积极勇敢,在苏中地区影响很大,很多爱国的文化知识青年可谓是慕名而来,主动投奔而来,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聚集效应和人流导向。

展开全文

其二,得益于粟裕高度重视知识青年干部,对待这些干部政策制定得好。

粟裕自己早年就读于常德湖南第二师范学校,有较高的学识。粟裕对待知识青年干部极为重视,他非常重才、纳才、识才。在粟裕的领导和要求下,新四军一师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正确的方针,制定了很好的政策:“热情欢迎, 以礼相待,委以重任,保护关怀,来云自由。从而,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投奔我军”。

一批从上海、南京等地来的著名知识分子,他们想去延安,粟裕师长对此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,"热情接待后派专人护送至延安"。

这种得当的政策、良好的氛围、无微的关怀,使一师的知识青年干部自豪感、荣誉感、归属感倍增。他们因为有粟裕这样的师长而自豪,因为有一师这样的战斗集体而骄傲。

其三,得益于粟裕充分发挥文化青年干部的智慧才能,对这些干部使用得好。

毛泽东曾说过: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。而新四军一师恰恰云集了一大批有文化知识干部的军队。正是有了这些干部群体,使得新四军一师的部队是非常活跃的部队,军政素质得以大大增强,工作质量得以大大提高,士气活力得以大大激发。

延伸说明一下,正是一师的干部文化知识素养高,出来的作家名人也多,出来的文学和影视题材也多。文学方面,包括胡石言的《柳堡的故事》、吴强的《红日》等,影视剧方面包括《东进序曲》、《黄桥决战》,还有现代京剧《沙家浜》,等等。

无疑,这是一师部队文化厚重的体现,一师文人才子多的体现,一师艺术氛围高的体现。

主要参考文献:《粟裕传》《一代名将》

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标签: 李云龙 赵刚 新四军 一师 居多

发表评论

云币网-云币网交易所-全球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